English

两种历史感

1998-07-16 来源:光明日报 ■樊 星 我有话说

美国是个年轻的国家,建国迄今不过二百多年历史。世纪之初,许多美国文艺家和学者都因为美国历史太短,缺乏文化根基而赴欧洲求学,自我放逐。不过,另一方面,美国人也在努力创造着自己的文明,努力强化着自己的历史记忆。

在美国的许多建筑物上,都镌刻着它们建成的年份;在美国的各大学校徽上,都铭记着建校的年份;在美国的许多刊物的扉页上,刊物创办的年代也惹人注目……经历过两、三百年风吹雨打的楼房,一百多年薪尽火传的杂志,都常常使人伫思良久。那些没没无言的年代数字,在我的心中也常常鼓动起感动的热潮……

这天,我在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奥狄加德的本科生图书馆中漫步时,一楼期刊部墙上的一张年表吸引了我的目光——在“1972年著名的‘第一’”的标题下,记录了美国当年10件具有开创意义的事情——

1,第一次重大的篮球罢赛;

2,威廉·约翰逊成为第一位承认有同性恋倾向的基督联合教堂牧师;

3,第一位获得犹太教教士资格的女士——S.J.普利桑德;

4,第一所针灸治疗中心建成于纽约;

5,第一批妇女(但不是护士)登上海军R.E.尼尔逊号舰服役;

6,第一所按照家庭收入比例收取学费的学院——比罗特学院;

7,第一个实施小动物保护法的州——俄勒冈州;

8,第一位黑人成为大都会歌剧院管弦乐队的指挥——亨利·刘易斯;

9,第一家拥有三百万股东的公司——AT&T电话公司;

10,第一次电视立体声广播,纽约市。

——乍一看去,编者显然遗漏了一些1972年的大事,例如:第一位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尼克松;第一颗美国地球资源探测卫星升空……然而,这似乎体现出美国人的某种文化品格。

在这张年表的一旁,贴着一张大白纸,在醒目的“1972年你在干什么?”的黑体字下,是任何人都可以写字的空间。我注意到许多学生写的是:“那一年我两岁,什么都不知道”,“那一年我正等着出生”……我忍俊不禁,同时也想,也许在1972年有过某些不平凡经历的成年人又未必有兴趣上前去凑那份热闹。不过,我相信一定也会有人记住这张年表,直至去有意识地创造自己生命历程中的一个又一个“第一”……

面对着这张年表,这张大纸,我的思绪穿越了历史的云烟,又一次飞回到中国的1972年和我自己的1972年中。1972年对于中国,具有某种特别的意义:那一年,是“林彪事件”爆发后,政治形势有所松动的一年,是许多人由“批林”开始觉醒的一年;是中国向美国敞开国门的一年(我至今还记得人们在寒风中排长队买报道毛泽东与尼克松会见的报纸的情景)……是的,那一年,我上初中二年级,明显感受到老师开始抓教学质量的热情——张榜公布各科考试成绩,召开家长会……但不久,又听说这叫“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一直到今天,我的许多同龄人都牢牢地记得1972年,就因为在那一年里,我们感到真正从课堂上学到了一点东西……

那一切已如过眼烟云了。但那一切也深深铭刻在过来人的记忆中。

那一切似乎已十分十分遥远了。可为什么又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昨天,真的离我们那么遥远了么?……

这样一些思绪,这份年表的编者当然不会知道。这样一些联想,此时此刻,只属于我。

我还想到在国内旅行时,在西安半坡、曲阜孔林、北京八达岭长城、四川都江堰、苏州虎丘、宁波天一阁……那一次次的访古体验,那时,我想的是:千百年前,就在此地,我们的先辈在创造着历史,那是一种思接千载的历史感、沧桑感……

而今,“1972年”这几个字又唤回了我和我的同龄人所经历过的往事——逝去已有26年(四分之一个世纪!)的历史。这是一种怎样的历史感呢?……是的,是一种恍然如梦的历史感,蓦然回首的复杂情感!

我们常常在纪念一些重大历史事件。而有时回想一下自己的生命中某些具有特别意义的时光,也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当现代社会正向着未来加速飞驰时,常常回首往事,也许能使人在过去与未来之间感悟某些真谛。

历史,一部分属于前人,一部分属于自己。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